Wednesday, October 07, 2009

重度书痴的黄金守则之一

一、千万不要只读新书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主角渡边只读去世二十年以上作者所写的作品,他就是在读费兹保罗的《大亨小传》时,认识了和他有同样读书品味的朋友永泽。两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因为一位死了二十年的作者,而发展出一段友情。

哲学家叔本华说起当代人爱读没有价值的新书,火气十足:“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出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数年之后,必被淘汰,实际在产生的当天就应当被遗弃的,只可作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这些书的读者真是可怜极了。他们以为读极平凡的人的最新著作是他们的义务,因此而不读古今中外的希罕的杰作,只知其姓名而已!其中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刊物尤为狡猾,能使人浪费宝贵的光阴,无暇读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不过叔本华对于失去了生命力的古书也同样不客气:“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里的木架上保存着历代的各种古书。后者和前者一样,在其当时,都是轰轰烈烈,大有作为的,而现在则已经成为化石,毫无生气,只有考古学家还在玩赏罢了。”

新书是苍蝇,古书是化石,难道叔本华想叫我们不用读书?那倒也不是,只不过这位老先生品味挑剔,他认为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文艺,一种是不朽的,由“为科学或文学而生活的人”所创造,这种文艺的形成过程,严肃、安静而缓慢,在欧洲一世纪中所产生的作品不过半打。另一种是“靠科学或文学而生活的人”所写的, “他们狂奔疾驰,受旁观的欢呼鼓噪,每年送无数作品于市场上。但在数年之后,不免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赫的声誉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的文艺,前者为持久性的文艺。”换句话说,叔本华以为读书应该读经得起时间考验,持久性的文艺书籍。

文:张惠菁
(转载自《网络与书:阅读的风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