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1, 2010

读着感。21/11/2010。

最近在读着三本有关全球暖化的书。


《改變世界的6℃》
这是本以气温升高的指数作为架构而撰写的书。 作者(Mark Lynas)引用至2007年的科学界报告、案例、数据及资料等撰写此书,试图把艰涩难懂的科学报告及数据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呈现给读者。每章最后都附注了资料来源,让有兴趣或疑问者能据此去直接查阅相关资料。

单看本书的目录,就知道作者想讲述的故事了:
序章:暖身
第一章:一度
第二章:二度
……
第六章:六度
第七章:未来

书中讲述的地球气温每升高摄氏一度,对海洋、极地地区、高山、冰川、草原、沙漠、森林、动植物等带来的影响及变化,叫人大开眼界。
这本书配以想象力,比任何灾难片都精彩。


《歷史上的大暖化》
之前那本是讲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这本则是描述一千年以前的中世纪温暖期对世界各地影响。时间发生在10世纪至15世纪,地球在进入小冰河期前出现了升温期,气候相对温暖稳定,此时世界各地也因应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书中描述的地区涵盖了欧洲、欧亚大陆干草原、非洲沙哈拉地区、北极圈、北美洲西南部、玛雅文明、安第斯地区、太平洋、印度洋及中国华北。

作者叫做布莱恩·费根(Brian Fagen),是个很有名的考古学家,致力于研究气候在人类文明史上所产生过的影响,试图连结气候变迁与人类历史。

如果读过世界(通)史,这本书提供了另一个历史角度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落。
阅读一位考古学家撰写的历史书籍,绝对能获得非一般的阅读享受。


《全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
主流看法是温室效应导致了地球气温升高,本书却逆主流看法,否决人类活动是全球暖化的主因,反而是地球冰期及间冰期之间的1500(+/-500)年气候变化周期 (与太阳活动有关),才是地球变暖的原因。

在全球变暖如此重大的议题上,接触不同的观点,
在一片反对温室效应声浪中,读一读不同的看法,
应该是有价值的。

刚在图书馆找到此书,值得一看。

“共识对科学来讲并不重要……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科学就是对反对观点的不断争论和实验,直到最终被证实是真的还是假的。”

虽然如此啊,我想这不影响人类对地球生物永续生存下去应尽的责任吧。

简讯。21/11/2010

丧失斗志快半年了

父亲过世的伤痛
不能让母亲知道免得她更伤心
又无法和弟妹讲
朋友们也很难了解这种心情

成长的烦恼接踵而来
有时真的需要宣泄
坚强的人难免也有脆弱的时候

和你说又怕你觉得我没用
男人的自尊就是这么一回事

Friday, October 08, 2010

新井一二三的自序


我最寂寞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
我最开心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
我最难过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
我最高兴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
我最孤独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
我最幸福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

—— 新井一二三《我和阅读谈恋爱》自序

我和阅读谈恋爱


我和閱讀談戀愛


《我和閱讀談戀愛》新井引介日本文壇多種面貌的 閱讀面向,書中提及的作家及作品都是耳熟能詳,例如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大江健三郎《換取的孩子》、川上弘美《老師的提包》等作品,新井利用簡潔輕 鬆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閱讀的世界,牽引出閱讀的樂趣,每個篇章就像名作家一路轉變的私小說般,無論現實生活多麼紛亂忙碌,依舊要停下腳步,跟閱讀談場戀 愛,讓自己的視野與生命更豐腴。


“因为一本书,有了自我朝气的发现;
因为一本书,有了天天面对现实的勇气;
因为一本书,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路上寂寞行走……”

看过最多的日本作品,要算是日本的漫画及动画了。
撇开工具书、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类不谈,
阅读过的日本文学书籍真的是屈指可数,
最有印象的是村上的《挪威的森林》,
依然记得是在Sri Petaling Pearl Point购物中心里的大众书局买的,
是林少华的翻译版。

这本新井一二三的《我和阅读谈恋爱》则有些不同,
因为作者是以中文书写的,不需要翻译,
反而觉得好像不是在读着日本人写的书。

哈哈,管他的……

Sunday, October 03, 2010


坐拥书城

“《坐拥书城》是一本关于爱书人的书,里面记述了四十位书迷;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嗜书如命,所筑的书房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些爱书人向我们显示了用作闲览的房间,加上放置藏书的种种巧思,就能让任何一个房间变成书房。

另有特别撰写的章节,谈及如何对藏书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如何护理藏品;如何收藏保存珍本;如何搜寻绝版书;以及关于书房家具、照明、书架等知识。”


“没有书,历史会暗默,文学会失音,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滞。”
“书是我们生活的重点;书房是我们房子的心脏。”
“我能在这个房间过一辈子,也不会厌烦。”
“书对我来说是一种激情。书改变了人的生命。”
“在我家里,什么东西都比不上书更抢眼。”
“书给房间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藏书是个人的历史。读过什么书就成为什么人。”
“读过书而炼出了好眼力,但银行账户的钱却所剩无几,真是太糟糕了。”
"我们的公国就是分布在都市和乡村的公共图书馆。我等凡人在此有如王公贵族,随意漫步浏览,而我们的子民则谦卑地排列在书架上,静候命令,只等伸手一触,就露出它们的珍宝秘藏。”

以后我的屋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书房。

爱上图书馆



愛上圖書館


“浸淫圖書館工作三十年仍樂此不疲的老館員,以充滿書香的人間歲月佐以熱情澎湃的人文氣息,寫下多年來愛書的體會與傳播書香的責任感。全書以輕鬆的散文筆調 寫就,內容包括了各地圖書館介紹,如全世界最美麗的圖書館、殺人犯的書店茶會、書的節慶橡樹丘節、柯林頓總統圖書館…。雖非第一手採訪資料,但仍能滿足不 少愛書人對海外圖書館的好奇心。除了國外圖書館、作家與書店資訊之外,最引人入勝的篇幅,恐怕是作者個人的圖書館工作經驗談了。他以「觀書者」自居,認為 館員只是默默地「看」很多書,卻未必有時間「讀」很多書的人,更何況他們「與書為伍,只不過是在維護、組織、傳播資料,默默奉獻,造福他人而已」,將圖書 館員的角色具體而微地描述出來,其間的心得與甘苦讀來令人會心一笑。”


读到书中关于台湾及美国图书馆的介绍及描述,加上自己这几年到新加坡图书馆的经验,真的为我国的图书馆感到汗颜。

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馆才能走入人民的生活呢?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回不到过去


接触了一些人、发生了一些事情、
翻阅了一些书、体验了一些生活,
价值观的优先次序改变了,
但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跟着做调整,
那是会过得很幸苦的。

无论如何,我们都回不到过去了。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无题

我怀念过世的爸爸,
心里那股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

我担心家里的母亲,
失去忙碌的核心,妈妈应该会很寂寞吧。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读着感。12。09。10

在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国度,大学生对制度的缺陷及社会的不义有着满腔的愤怒是很自然的。
在这氛围里,阅读理念强烈的社会科学书籍,让这群人认清了社会和历史的真实面貌。

离开校园后,踏入混沌的社会,制度在受外力下而修正或调整,导致某些时候是非黑白不再那么绝对对立,
游走制度边缘的人尤其觉得社会的虚渺。
这时,阅读人文科学书籍,或许能让他们理解人类在各生活领域的知识,以适应社会转变的步伐和个体本身的成长。

——《东亚四地:书的新文化》读着感

September 12, 2010 at 9:32pm

可亲的劳工

之前那份工作,让我有机会和许多不同国家的劳工相处,
有来自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印度、孟加拉、泰国、中国等的国家。
那时做的是“粗工”,所以很多机会和他们打成一片,
可惜到最后我都没学到一种新的语言,连之前学的缅甸语 “我爱你”也忘了。

现在换了这份工,虽然是同一行,也是“粗工”,但却多了机会看到办公室的人事。
人在办公室里呆久了发慌,就会搞三搞四,所以有办公室政治。

劳工是可亲的,我们很容易和他们交谈沟通,
大家都是到异乡工作,所以有人借他们耳朵,
他们就会滔滔不绝的向你诉说。
尤其问到他们的家人小孩,更可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那遥远的家乡。
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也会在这里有个“女朋友”。

现在住的地方有“小联合国”之称。
每天早、午、晚餐,小贩中心都人山人海。

劳工是可爱的,尤其是忙碌了一天后坐下来吃一餐饭,
不必山珍海味,只求填饱肚子,就吃得津津有味,
虽然没有狼吞虎咽,但也看得出那种肚子饿身子累认真吃的样子。

感激在这里工作的机会,让我亲耳听到了各个“发展中”的国家人民的心声。
感激在这里工作的机会,让我亲身体验了一个"先进"国家的种种制度设施。

这里的好,大家常常都听到看到。
但在关于在这里工作的劳工的生活,可能就比较少听闻。
我希望我有耐心及精神,趁我还记得多少,就写多少。
因为时间越久了,美化或丑化的成分就会越高。

工人是社会的建设者。
我只是坐在电脑前,高喊全世界的工人团结起来。
就如向空气中放一粒屁。
自爽。

(放工吃饱回来,还没冲凉,但心想凡事总要有个开头,要不然一拖再拖,空悲切。
所以就没有章法的使出“隔空相思刀”)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at 9:45pm

短暂的父子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二十六年的父子缘,太短暂了。
孩子长大懂事了,你却等不及了。
操劳了一辈子,却没机会享清福。
对不起,谢谢你,爸爸。

Sunday, August 8, 2010 at 2:06pm

Monday, May 24, 2010

怀疑论

我如何完全确定我所知的是真实的?
我所看到的有可能都是幻象吗?

不能,
我无法排除我所知的都是幻象的可能性。

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能让我区分清醒与睡梦的分别。
说不定我现在就在梦中。

唯有我,
唯有我是确定真实存在的。
因为我对其他事物的怀疑与宣告,
证实了我的存在。

所以,“我思,故我在”。

Saturday, May 22, 2010

认识论

获知人类学到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知道人类是如何认知事物,
一旦掌握了人类认知事物的观念及推理过程,
那么 所有学科的进程及定论也就尘埃落定了。
问题是,我们能够有此掌握吗?

Sunday, March 07, 2010

【转载】亚洲教父的评论

胡海:《Asian Godfathers(亚洲教父)》
  
我早就把这本书放在亚马逊的购书栏里了,但因为还有不少书没看完,所以也一直没买。但前几天和张志雄交流时,谈到他一直在等这本书的中文版在台湾出版,却一直没等到。这让陡然增加了兴趣,马上把它买来看完。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纪实类财经书籍之一,而在关于亚洲的书籍里,无疑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我怀疑,该书的中文版,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可能都是不会出现。
  
该书的主要内容虽然是关于东南亚(仅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香港的超级富豪们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书中众多的故事,使 全书有相当的可读性。但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财经八卦”书,而是对这些富豪们所代表的东南亚经济特点,有着细致/有说服力的分析。其目的,正如作者所指出 的,不是为了“揭丑”,而是为了激发读者思考,怎么样才是持久的/平衡的发展之道。
  
虽然作者所暗示的政治化的改革方式,以我偏自由市场的口味来说,有点过于简单化,但毫无疑问,他的认识要比绝大多数的“左派”改良理论家的认识深刻/实际得多。但作者也确实相当有说服力地,对以弗里得曼为代表的所谓“自由派”的观点,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当读到这些富豪们如何官商勾结,愚弄大众,疯狂敛财时,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愤怒:相对比而言,你会觉得中国的陈良宇/周正毅们真是太小儿科 了;但接下来你会觉得困惑:在这些看上去是“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他们为什么能一次次地得片惩呢?最后,你会思考,到底是怎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环 境,养育了这些富豪(毕竟他们本质上和全世界的商人一样,都是在适应环境以获得利益最大化)?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虽然我们早就知道马/泰/印/菲的腐败和混乱,但我原来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并不很了解,而该书让我在这方面增加了很多知识,使我对 这些国家中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变/政权交替,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比如他信的起落)。如果要对这些国家进行投资的话,我现在会非常谨慎。(当然因为我原来 对这些国家就缺乏了解,对作者论述的正确与否缺乏判断能力,但就与我所了解的一些信息相印证,感觉还是相当可信的。)
  
但给我带来最大启发的,还是作者对新加坡/香港经济模式/富豪的批评。(我读后的感觉,就像人们第一次听到极富洞察力的观点之后所常有的那样:我怎么这么笨,这么明显的事都没想到?)
  
虽然人们把新加坡/香港视为发展的模范,但实际上,这两个城市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被腐败/低效的国家/地区所包围,而他们把自己定位为 这些国家/地区提供洗钱/走私服务的中心。而新加坡/香港这两个地方,在政治/经济体制上虽然差别很大,但他们的人均GDP却没有大的区别。显示他们的根 本优势,还是在于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定位。
  
这也就解答了我原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一贯强调儒家道德的新加坡,会开赌,而且据说对卖淫态度比较宽松:它的定位就是一个洗钱中心,是经济 罪犯的天堂。许多被印尼所追捕的经济罪犯都生活在新加坡,新加坡的相当大部分金融资产来自印尼富豪。近几年新加坡金融业发展很快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欧洲 的反洗钱法规越来越严,很多不愿见光的资金从瑞士转了过来。
  
而香港的起家源自走私,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而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觉,以为它是一个完全自由化的经济体(弗里得曼认为它是全球经济最自己的 地区)。但实际上,香港的对外经济(贸易)确实是最自由,但它的内部经济,却一点不自由,地产/公用事业/零售等各行各业都被寡头所垄断。(为了阻击零售 业的竞争,李嘉诚不让家乐福的运货车进入长江实业拥有的物业地区,打断水电供应)
  
李嘉诚/李兆基这些富家们,尽管被大众视为“超人”/“股神”,但他们本质上都是“寻租者”。他们的利润都是来自于与垄断相关的行业,而 没有一个人建立过一家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尽管几乎所有的富豪都要建立一个由穷至富/白手起家的形象,但正如作者所指出,除了个别随苏哈托起家的富豪外, 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出身穷人的。要么本来家庭出身就优越,要么是做了优越家庭的女婿。当然这些富豪确实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原有家庭的财富上了一个新的台 阶,但这种努力主要是体现在利用已有的财富做资本,进行政治寻租。
  
李嘉诚总是说自己小时候如何穷,怎么没机会读书,实际上,在他为他自己富有的uncle(叔叔?舅舅?)工作之前,他读过几年书。然后他 娶了老板的女儿(堂妹?表妹?)。他开始的生意得到丈人丈母娘的经济支持。毫无疑问,李是一名商业天才,但他的天才在于他搞关系/做交易的能力。而在自由 竞争的环境下,他并没有体现出多少投资/管理的能力。作者指出,如果扣除他在垄断性资产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中获得的利润后,即使加上他售“橙”中获得的 巨额收益,他在开放市场上的投资收益,并不比被动投资的收益高。(有意思的是,就像热衷“庄股”的内地股民一样,被李一次次玩弄的香港股民,始终对“超人 概念”乐此不疲。)
  
可是正是由于他们财富“寻租”的特征,这些富豪通常尽量保持低调,如果有负面新闻的话,马上毫不留情地打压。当苹果日报要登关于李嘉诚早 已去世的夫人(港人普遍认为是自杀)的报道时,长江实业马上停止了在该报的所有广告。谢国忠的辞职,据说就是因为他给同事关于新加坡是洗钱中心的邮件被曝 光(当然,摩根斯坦利表示他的邮件只是为了“激发内部讨论”,而他的辞职与此毫无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我们可能永远看不到该书的中文版。
  
当然,相对而言,新加坡/香港还是比较好的地方。菲律宾警察表示2001年以来,有110其政治谋杀事件,而国际人权组织认为有200~700起。所以,香港积极推动小股东权益的David Webbs表示,他不会在马尼拉或吉隆坡做类似的尝试。
  
本书的一大观点,就是反驳流行的“文化论”/“种族论”:东南亚富豪普遍是华人后裔或有华人血统,不是因为“儒家文化”或“中华民族”像李光 耀所宣称的那样,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而是历史和环境的原因。我认为作者的论述相当有说明力。(就像中国古代的“商(朝)人”并不是有什么天生做贸易的优 势,而是因为商朝灭亡后,其后裔被禁止进入政治等领域,而只能从事当时最低贱的贸易。欧洲的犹太人也是类似的情况。)
  
作者指出,在东南亚,尽管华人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但掌握这些财富的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华人仍然过着很普通的生活。而从整体上讲,华人确 实是要比当地人更勤奋/节俭,但那主要是因为作为后来的移民,他们只能得到贫瘠的土地(最好的资源早被当地人占有),不勤奋/节俭,就无法生存。而正是因 为华人的政治地位是最低下的,所以他们被当地的贵族/精英/军人选择为政治威胁最小的商业代理人。实际上,有迹象显示,东南亚富豪们的财富/地位,和他们 的“去中国化”程度上是成正比的:与当地文化融合越深,地位越高。
  
当然,更准确地讲,他们的财富地位,与他们的“文化本质”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取决于他们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无论是早期的殖民统治者,后 来的民族主义者,还是日本占领军,成功的富豪就是要能够根据政治统治者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颜色。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强盛,越 来越多的富豪成了“爱国人士”。(何赌王以二战时与日本人做贸易起家,现在则是知名的爱国人士。)一些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尽力要向国人体现自己的“华人 性”的富豪,实际上他们的华语能力已经很糟糕。
  
作者还有不少观点也很有见地:虽然大家都说中国做生意要靠“关系”,但由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关系”也变得很复杂。(我也有这样的体 会:即使你搞定了表面上的决策人,但一个小小科员的作梗,都可能让你面临麻烦。)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是新加坡在苏州搞的新城。尽管李光耀是关系高手,搞定了 中央政府,但苏州当地政府的不同意见,导致计划的失败。而真正的关系王国就是在东南亚:如果你搞定了当权者,就可以把国库当自己的ATM机用,直接从中央 银行提钱。
  
作者所提到的富豪们所极力要显示的“节俭”/“勤奋”,也让我很有共鸣。全世界都知道李嘉诚戴西铁城手表,或者某某富豪飞机只坐经济仓, 等等。但同样是这些节俭的富豪,却拥有众多的豪宅,劳斯来斯和女人。(不断说巴菲特住着老房子不也让人有点烦?也放他住的房子是有年头了,但有多少人有自 己的私人飞机呢?)这些富豪经常称自己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但不要忘记,他们所说的工作可不是一般企业主所说的研究客户需求,开发新的产品,监督 生产流程,而是指使下属,陪重要人物吃饭,打高尔夫球,和其他的娱乐节目。
  
当然,如作者一开始所说,指责这些富豪是没有意义的。寻租本身也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一种方式,在特定市场情况下有其价值。而在过去几十 年中,东南亚经济也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种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出口生产业,而东南亚富豪几乎全部出自寻租者而不是这些出口制造业(没有一家具全球竞争 力的品牌公司)这一事实,使人担忧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寻租者所赖以生存的屏障,就会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寻租者的利益所 在,以及寻租者已具备的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得打破这种屏障极度困难。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目前好象也正在体现这一问题。
  
“菲律宾,从更小的程度讲还有泰国,经常被李光耀等政治人物引为太多的民主对发展不利的证据。但这些国家所真正证明的是,民主有不同的形 式,而且仅仅是一个组成部份。可行的自由政治体制,还需要有效的、独立的法律体系、警察队伍、政府机构和中央银行。。。。东南亚并没提供民主是失败的教 训,但提供了很多教训让我们了解让民主能运作是很复杂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一些迹象:投资在GDP中的比例从25%上升到40%;实际利率很低或是负值;1/5~1/4的银行贷款投向房产项目;外资大量流入;东南亚货币所盯住的美元汇率相对日元走软。(有多少迹象和目前中国相像?)
  
与东南亚所不同的,显示出更有竞争力的日本/韩国/台湾模式(这些国家/地区地拥有具全球品牌/竞争力的企业):(1)都实际了土地改革; (2)政府扶持能显示创新能力的企业;(3)对政治改革更认真。(我认为第1条比较有说服力,而第2第3条,似乎与实际情况并非完全附合。)

Friday, March 05, 2010

亚洲教父


(按图去豆瓣网)


新年期间在怡保某间购物中心里的大众书局发现了一本新书——《亚洲教父——透视香港与东南亚的金权游戏》(Asian Godfathers : Money and Power in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

翻了一下就决定买下来,因为类似以东南亚为背景的,以政治经济来同时探讨五、六个国家的著作并不多见。

“作者周博(Joe Studwell)從微觀的巨商個體出發,將巨商們的發展經驗連結到當時的政經結構與歷史背景。透過描述亞洲鉅亨教父的方式,娓娓道出其與整個歷史政經進程之關係。”——宋鎮照推荐序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没有特地去讨好人,
一针见血的道出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
也道出了本区域的教父是通过官商联系、特许垄断而发迹。

“……东南亚经济是政治和经济力量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这种现象早从殖民时代就开始,并在后殖民时代被一群新的人物取而代之。 在这样的关系中,政治精英直接授予经济精英垄断经营特许权,不需要拥有特别的技术能力,或者具有品牌资产的企业和生产力,就能获得巨大财富。在殖民时代,这些特许经营大多由殖民统治精英所操控。

到了后殖民时代,这些权利被本土政治领导人用来培养自己的班底,通常是非本土的生意人。 商人获得经济利益后,将成果与政治上的主人分享,却不会威胁他们的政治势力。 这样的结合,既能满足自己的政治目的,也累积了庞大的个人财富,然而对整体经济成长却没有太多贡献。 这些地区的经济成长,大多来自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小型创业家,以及将当地廉价劳力外租给高效国际出口商的政策所得 (哇哈哈:哈哈,说的不正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中产阶级白领吗?不,现在应该是叫白奴了。)

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国家,则靠港口业务、金融业而繁荣……”

书里的简介:

Thursday, March 04, 2010

为了什么而活


(影片来自Youtube)

《为你而活》
詞 馬嵩惟 曲 阿弟仔 歌 黃美珍&賴銘偉(神木与瞳)

看生命 像陣風 抱不住的痛 所以緊握雙手
抬起頭 那流星般的笑容 只不過 墜落在心中

天空會裂縫 我肩頭 添上的愛那麼重 就不怕 滂沱
用眼淚慶賀 跨過了 堅信這一扇門後 真的有 天國

為了你而活 為了你而夢 為了愛我會撐到最後
當世界都烏有 守著你的人是我
為了你而活 為了你而夢 傷痕再深心無法劃破
跟命運在逆流 就算錯了 也不退後 喔

不閃躲 在這荊棘遍佈中 那傷口 會開出花朵
天空會裂縫 我肩頭 添上的愛那麼重 就不怕 滂沱
用眼淚慶賀 跨過了 堅信這一扇門後 真的有 天國

為了你而活 為了你而夢 為了愛我會撐到最後
當世界都烏有 守著你的人是我
為了你而活 為了你而夢 傷痕再深心無法劃破
跟命運在逆流 就算錯了
也不退後

為了你而活 為了你而夢 為了愛我會撐到最後
當世界都烏有 守著你的人是我
為了你而活 為了你而夢 傷痕再深心無法劃破
跟命運在逆流
就算錯了 也不退後 喔

——————————————————————————————

这首歌刚推出时,朋友就一直把——神木与瞳-为你而活,这句子放在MSN上,
放了很久很久。
今天上网谷歌了,才知道这两人出自星光二班。

生命有太多无常
往往还来不及体会
就已结束
(干,不要告诉我无常便是有常)

常叫人看开点
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自己却未必那么容易办到
如果凡事都能看开
神仙菩萨早就辞职不干了
苍生愚昧
是以上帝全能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人类可能就不是“万物之灵”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而为枳

人离乡贱
同样是人
但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在他乡就要看人脸色
华人常说在马来西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但马来西亚的华人来到了新加坡
却也对印度缅甸孟加拉菲律宾的工人有偏见歧视

一位外籍劳工
一个月的薪水新币六百五
即一天不到三十元
一小时三块多

宏观伟论他妈的听多看腻了
耳屎塞满了指甲

人性化机器使人性离人越来越远
风景如画
栩栩如生
美丽的风景我们要他像画里的一样
画里的风景我们却要他像现实的一样
到底是画里的好,还是现实里的好
人真的是矛盾
所以共产党会出现

楼下的karang guni罗里每天收拾破铜烂铁废纸到三更半夜
不到十岁的女儿也跟着在金山里蹦蹦跳跳

黑眼圈是这城市里人们的胎记
化妆品是他们的自信

如果还有来世
我依然会为你而活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转载】夢想是一雙翅膀

“我要成為海賊王!”魯夫站在黃金梅利號的船頭,朝著海洋大聲的吶喊。

我喜歡《海賊王》(One Piece),除了漫畫家尾田榮一郎鋪張故事的能力讓人驚艷,常常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伏筆,漫畫中主角群對夢想的追尋以及堅持,還有同伴間的友情羈絆,更是讓人既熱血又感動。

雖然我已經不是少年了,但是喜歡看日本少年漫畫,因為每一部漫畫總會有一位擁有遙不可及的夢想的主角,大言不慚地把夢想掛在嘴上,很愚蠢但是很熱血。

“我要保護地球!”每次地球面臨危機,《七龍珠》的孫悟空就會挺身而出,當力量不足以抵禦敵人時,為了守護地球,他從來沒有時間灰心,而是拼了命讓自己變得更強,把每一次的危機轉化成超越自己的契機。

“我要超越流川楓!”櫻木花道在《灌籃高手》裡,原本是一個籃球白癡,因為喜歡籃球隊的女經理而加入湘北高中的籃球隊,卻逐漸喜歡上這個運動,他以球隊中的籃球天才流川楓作為假想敵,急著成長,很快就從一名新手變成球隊主力前鋒,最終和球隊一起打敗全國最強的山王工業。

“我要成為火影!”《火影忍者》中漩渦鳴人是個在忍術學校最後一名的學生,夢想卻是要成為火影,以強者的姿態保護自己所在乎的朋友、村子。

“我要成為海賊王!”《海賊王》的魯夫原本是一個碼頭小鎮的平凡小孩,雖然失去遊泳的能力,卻為了尋找海洋盡頭里埋藏的夢想,毅然向未知的海域出發。

很多家長反對小孩看漫畫,只是我覺得,漫畫不過是一種表達方式,將文字轉換成淺白易懂的畫面,只要懂得選擇以及分辨價值觀,我們可以從很多漫畫都中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主張。

誰說人類沒有翅膀?

日本的少年漫畫,因為對象是青少年,“夢想”、“羈絆”、“友情”或者“變強”、“守護”都是很容易從漫畫找到的價值觀。我相信大部份小孩都愛看漫畫,正如每一個小孩都曾經有夢想,都渴望友情,都有想要守護的東西,只是隨著長大,它們卻開始顯得幼稚,或者遙不可及。

出社會前是讓人羨慕的,最適合把夢想掛在嘴巴的年紀,出了社會就必須踏實,再討論夢想很容易就會被已經放棄或者沒有勇氣繼續作夢的人訕笑。因為越長大就越瞭解自己的平凡,也越將夢想遙不可及的距離看得更加清楚,於是更有能力了,卻更不敢年少輕狂,更失去追尋夢想的勇氣。

曾經我也仗恃著年少輕狂,每天把夢想寫在嘴巴上,“越來越喜歡別人說我不腳踏實地,喜歡自己不腳踏實地的個性,因為,別人是用雙腳在走路的,而我是用翅膀在飛翔”,回頭看過去的自己,也許會覺得太稚嫩,卻也很驕傲自己曾經強烈的擁抱著夢想。

誰說人類沒有翅膀?夢想就是一對翅膀,可以在風起時載我們飛翔。

星洲日報/副刊 ‧作者:陳志強‧2010.02.03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转载】移民与一个马来西亚

年初一和一位亲戚话家常,话题总是离不开政治。在新加坡和柔佛都有生意,常周游列国公干的亲戚表示,虽然对于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状况深感失望,但是坚决不会移民。他说,只要不去理会政治,生活就能过得很好,而且跑了许多国家,还是发现自己的家最好。

这 点我也有同感,我觉得马来西亚还是有很多有人情味、怀有赤子之心的人、我们有吃不完的美食、我们有多元的文化习俗、我们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我们有便宜的戏 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政治很“精彩”,让人有一种想要跟进新闻的动力。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电视新闻就显得逊色很多,看了包你“显”到毙(这是我 回家过年得到的结论)。

我观察到新柔长堤彼岸找生活的朋友,除了关心新币赚的多不 多、花红够不够、几时买房子之外,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我国的政治。显然的,他们也知道,他们无法在自己的国家找生活是政治问题。是种族政治让他们的才华得不 到欣赏,是新经济政策让他们的财富缩水,是不平等的教育政策让他们的孩子无法报读华小。受逼于无奈的现实生活,他们只好袖手旁观,暂时往“钱”看,平时只 通过马来西亚的电视及网络新闻来获取资讯,等到五年一次的大选才来投下关键的一票。

下一届大选,我们是否能改朝换代的问题,别说命理学家,就连最顶尖的政治分析员都无法预测。如果改朝换代了,生活会不会更好过,这点虽然无法预测,但是怎样也不比现在坏,是很多人心里的共识。

“一 个马来西亚”是治国理念还是神话,从阿拉名词的争议、国家干训局被爆散播种族思维、纳吉特别助理纳西尔的倒米言论来看,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从一开始宣扬种 族关系和谐平等的理念,到现在沦落为纳吉到黑风洞致辞、到茨厂街逛街、到班丹马兰新村过节的个人秀口号,试问种族关系又如何能够来个大跃进?

想移民又有能力移民的人已经走了,剩下的绝大多数是不想或也没有能力的人,还有部分是心系大马,人在新加坡讨生活的人。移民不是他们的选项,一个马来西亚也不是他们的目标。如果能够安居乐业,马来西亚也是可爱的!

文:吴仲顺(隆雪华堂青年团团长)

连接:http://www.therocknews.com/article/youth/2010-02-22/1166.html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MP3随身听

终于都买了部MP3随身听,
可以随时收听电台广播了(工作时间除外),
漫漫的长途巴士路程可以有音乐的陪伴。

但如果这样下去,耳根清净的时间就会少了,
思考的时间也跟着减少了。

真是矛盾的人。

——————————————————————————

这部随身听有录音功能,
以后想到些什么就录起来放上网,
这下就省了打字的功夫。

但是要对着那部东西独个儿讲话,
是不是要先找个没人的地方呢?
免得被认作是疯子。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没那么简单



《没那么简单》 黄小琥
作词:姚若龙 作曲:萧煌奇

没那麼简单 就能找到 聊得来的伴
尤其是在 看过了那麼多的背叛
总是不安 只好强悍
谁谋杀了我的浪漫

没那麼简单 就能去爱 别的全不看
变得实际 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
不爱孤单 一久也习惯
不用担心谁 也不用被谁管

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
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别人说的话 随便听一听 自己作决定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
一杯红酒配电影
在周末晚上 关上了手机 舒服窝在沙发裡

相爱没有那麼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过了爱作梦的年纪 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幸福没有那麼容易 才会特别让人著迷
什麼都不懂的年纪
曾经最掏心 所以最开心 曾经

想念最伤心 但却最动心 的记忆

************************************************

看到朋友在面子书里推荐这首歌才知道黄小琥推出了新专辑。
之前对黄小琥的印象只是《不只是朋友》这首歌,
而且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是以初看到朋友的推荐时是有去看了一下MV,
但没特别感觉。
几天后在电台又听到这首歌,
因为没有影像,注意力都集中在歌声及歌词,
才发现歌词很有意思。

每句歌词都针针到肉,毫不造作。
或迟或早,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都曾感受到(或将感受到?)。

那位推荐此歌的朋友也是在临毕业或毕业后不久受了情伤,
是以现在还没恢复对爱情的信任。

如果人人都像某位网友那么看得开就好了, 呵呵。

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不是说好的吗?



《我们说好的》张靓颖

好吗 一句话就哽住了喉
城市 当背景的海市蜃楼
我们 像分隔着一整个宇宙
再见 都化作乌有
我们说好绝不放开相互牵的手
可现实说光有爱还不够
走到分岔的路口
你向左我向右
我们都倔强得不曾回头
我们说好就算分开一样做朋友
时间说我们从此不可能再问候
人群中再次邂逅
你变得那么瘦
我还是沦陷在你的眼眸
我们说好一起老去看细水长流
却将会成为别人的某某
又到分岔的路口
你向左我向右
我们都强忍着不曾回头
我们说好下个永恒里面再碰头
爱情会活在时光节节败退后
下一次如果邂逅
你别再那么瘦
我想一直沦陷在你的眼眸
(这是无可救药爱情的荒谬)
————————————————————————————
毕业了,男生留在K市工作。
女生也在K市念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
男生家境普通,凡事都得靠自己,家里什么也资助不上。
驾着一辆破机车,在P区租了间房。
平时也常自己煮家常菜和女生一起吃,营养又健康。
女生这几个月开始了毕业前的实习,
实习的公司有个男生常借机大献殷勤。

故事的发展就和我们常在戏里或书里看到的一样。

“我们分手吧,”女生说。

事后的道歉、玫瑰、补偿,
都太迟了。

五年的感情,耐不了几个月的摧残。

《21世纪关键倒数》第一篇 “重大变迁”

第一篇 重大变迁

第一章 变迁的世代

第二章 困境的起源
人类无节制的深海捕鱼活动,破坏了海床,
导致鱼的种类及数量的急速减少。
破坏的速度,超过了海洋自我复原的速度。

第三章 富人子女与信托基金
人类的经济活动从来不把自然资源算进成本里。
人们把把自然资源变现为所得。
不但如此,人们也不需对环境的破坏赔偿。
所以,大家都不会考虑到环境问题。

第四章 人口过剩
人口超过地球的负荷能力时,大自然会自动大量毁灭人类。
世界上增加的人口几乎都出生在贫穷国家,
本已不负重苛的贫穷国家社会机制,更是雪上加霜。
提高贫穷国家人民的教育程度,是重要的杠杆因子之一。

第五章 厨房里的巨人
水资源的危机、化学农药对表土的破坏、
水产养殖、水耕法、基因食物的可行性。

第六章 赤贫国家
何以无法摆脱赤贫、
赤贫国家的卫生问题、死钱。

第七章 气候灾难
温室问题、海洋输送带洋流、
燃料电池、太阳能、风力发电、
第四代核能发电、核融合。

第八章 看不见的重伤害
人类能分解及排除大自然的复合物,却不能排除人造化合物,
是以荷尔蒙遭到扰乱。
怀孕期间对胎儿的影响、脱轨的性发展、性别混淆、脑部伤害。

Thursday, January 21, 2010

基础


凡事最重要的是基础,
基础打得稳,
学什么或做什么都事半功倍。

要了解日新月异的科技,
想理解反复无穷的社会,
都得先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及资料。

回归基本(Back to The Basic),
虽是老掉牙的说法,
但却是正确的做法。

不过要掌握基本功是要下苦功的,
在这讲求高效速的时代,
而且还有许多诱惑摆在眼前,
不是每个人都愿花时间去做这番功课。

注:
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基础不好,
也许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也可能是以前自己本身的态度问题,
但都是回不到的过去了。
唯有把握现在的时间了。

因为就客观上来说,未来对于个体是不存在的,
但它却是人类群体赖以生存的主观依靠。

或者反过来说,
未来是个体赖以生存的主观依靠,
但就人类这物种来看,未来是无可救药的灭亡。

再注:
可能最近在看着《Discovery极品系列-未来狂想曲全集》这套纪录片,
所以被影响了。

Monday, January 18, 2010

别无用处

许多事及东西,
除了可以用来满足虚荣心之外,
别无用处。

回顾不?

2010年过了整大半月了,
照理应该要写些回顾2009然后展望2010什么之类的话,
但到现在都没有那个劲去写它。

如果说2008年是我刚出来社会工作的第一年,
所以对事情都有很高的期望及冲劲。

那么2009年是我体会到社会现实及人事复杂的一年。
工作上,因为公司人事变动激烈,经理及一群有经验的同僚辞职了,
所以很多事得独挑大梁,可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也因为这样,
回家的时间少了,
和朋友联络的时间也少了,
和女朋友出国旅行的计划也告吹了,
幸好还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书,心灵还算有获得慰籍。

2010年,我想应该是时候找回自己了。
做一些想做的事,工作和休闲要拿捏得平衡些。
或者说……辞掉那工作算了?
哈哈……

Monday, January 11, 2010

21世纪关键倒数

“……
节节上扬的民生物资
高不可攀的石油价格
急剧恶化的气候变迁
频临枯竭的生态资源
无药可医的流行病毒
瞬间引爆的恐怖主义
几何激增的人口成长
超乎极限的科技进展

我们住在完全孤立又美丽的小小星球上,但这个星球上的人口已经太多了;庞大的新消费社会日渐成长,中国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科技的力量大到足以摧毀这个星球。我们正以极快的速度,进入极端的时代,经历极端的富裕、极端的贫穷、极端的科技,以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以宗教为名採取的恐怖行动。

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世纪,学会怎么掌握这种异常复杂的游戏,我们就会有辉煌的前途。如果我们继续执迷不悟,就可能走向灭亡。

21世纪关键危机倒数计时,从现在开始……。

——《21世纪关键倒数》James Marti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