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01, 2007

贺佛的狂热分子


2005年12月18日,我在新山士古来八星广场的大众书局折扣书堆中发现了贺佛(Eric Hoffer)著的《狂熱分子:關於群眾運動本質的思考》("The True Believer: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折扣百分之四十,想也不想马上就买下来。

以下是我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关于他的介绍:



贺佛于1902年7月25日出生于纽约市一个不富裕的德国犹太人移民家庭。5岁就能用德语英语阅读。7丧母。同年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失明。贫穷而劳碌的父亲无法照顾他,就雇了一位年老的女佣陪贺佛。由於失明,贺佛没有上过学。15岁时,视力自然恢复。因为惧怕再次失明,贺佛开始疯狂阅读一切可能得到的书籍。阅读成了贺佛生活主要内容,主要爱好,主要技能。他家当时住在一个旧书店附近。据说他把店里所有的的书都读遍了18岁时,贺佛的父亲去世。

此时,尚未成年的贺佛除了读书,没有任何生存技能。他离开纽约,一路搭便车到达洛杉矶。当他花完了最後一点积蓄,接连五天没有饭吃。最後,他不得不走进街上一家饭馆,要求为饭馆洗碗,以换碗饭吃。从那以後,他当了洗碗工,在图书馆旁边租了房间。为了不被固定工作束缚,他只作零工,挣钱只到解决温饱为止。留下大量时间,自由读书思考。

贺佛小时候听保姆对父亲讲过,你家的人都死得早,这孩子大概活不到四十岁。要善待他。贺佛对保姆的话深信不疑。父亲的早逝更证实了保姆的话。在他二十多岁时,他觉得与其等死,不如自杀。於是他去图书馆查询各种毒药。买了毒药后,他乘车到了城区边上,喝了一口,就吐出来了。因为毒药的味道不好,所以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贺佛作过码头工,农田里的季工。为了外出打工时,随身携带的书籍读得时间长,而不用很快回图书馆换借新书,特别喜欢挑大部头,厚重字小的书读,按这个标准,他找到了一本十六世纪法国哲学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的散文集。蒙田的研究与写作以他自己为主题。根据他个人经历---他的旅游,他的愿望,他的失望,他的喜悦---以及他对别人观点和行为的观察而对人类的真实本质做出思考和结论。他在这本散文集里作出的许多结论激发了贺佛效仿蒙田的想法。因而,贺佛从此身穿工作服,怀揣笔记本,随时随地记录下他的思考。连写作风格,他也深受蒙田的影响。他在给一位编辑写的信中说,"我的书是在集装箱货场等待装卸货物时写的,或是在田野里等待拉货的卡车写的。"

二战爆发时,贺佛已四十多岁。他报名叁 军,但因为体检不合格,未被接收。最後,他在旧金山的海边定居下来,从1943起,当码头工人,直到1967年他65岁时才退休。在干繁重的体力活的同 时,贺佛坚持阅读,并于195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也是他最出名的社会哲学箸作"The True Believer: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中文名是 "狂热分子:关於群众运动本质的思考",也有译作 "忠实信徒"。他一直被人们称作"码头工哲学家"。 "狂热分子"中的观点,即不是"激进"(liberal), 也不是"保守" (conservertive)。而是不同于当时学术界主流理论的完全独立见解。

"狂热分子"一书于1951年出版,即被誉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充满冷雋机智,一針見血譬喻,風格猶如16世紀散文家蒙田。至今,其名言佳句仍不斷被引用、輯錄。在初版的短期內即行銷50萬冊以上,被譯成十餘種語言,是當時 許多大學 政治系必讀之書,艾森豪總 说贺佛是他最喜欢的作家。還大量買來送人(不過作者賀佛對此舉 卻說:"這表示每個 小孩都念得懂這本書")。"狂热分子"中的观点,即不是"激进"(liberal), 也不是"保守" (conservertive)。而是不同于当时学术界主流理论的完全独立见解(original)。

在书中,贺佛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广泛深入的阅读分析总结出,为什麽人们会热衷於纳粹主义,共产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这样的轻蔑人类个体生命的群众运动。他认为其根源在於,这些焦头烂额的人们否认或害怕与个体成功机会同时并存的责任,因而产生对自己和其它人类伙伴的轻蔑。他说除非一个人有为自己致富的才能,自由才不会成为他的负担。。。。。我们叁加群众运动是为了逃避个人的责任,或者,用狂热纳粹分子的话说,是为免除自由

对于困窘中的人们,不必担负责任,比获得自由更有吸引力。他们急不可奈地要用自己的独立去换取免除意志,决策,对失败负责的拖累。他们心甘情愿地由那些愿意计划,指挥,并承担全部责任的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正是这种放弃独立的行为,孕育了人性最坏一面浮现的可能性。他说,激情仇恨能使空虚的生活有了意义和目的。因此生活在无目的的空虚中的人们总是在寻找新的内容,不仅仅会去狂热投身于圣事,还会产生疯狂复仇心理。而群众运动为两者提供了无限的机会。

贺佛的观点在今天也许不新鲜了。但是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独立见解。在5060年代的美国学术界,仍认为人类的未来应该向着劳工集体化,政府集中权力的社会化国家发展,而不是自由社会中的个人奋斗,成功失败。贺佛英明地揭穿了这一自我陶醉的理想假想。他是用一种独特而现实,清晰而明了的非常美国化文笔叙述这些的。当自己的事值得操心时,人通常会顾着自己的事情。 他写道,当自己的事情不再值得操心时,他就会从自己的事情上收起心来,而去操心人家的事情了。

他在分析为什麽在美国没有狂热的群众运动时说,在美国,需要成功的信念,早期移民在荒野中建立自己家园的精神,给了人们一种自我价值意识,以及继续成功的热情,不仅仅为了一个民族,也为了个人自己。

这本书不仅仅轰动了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各种宗教团体中传播。贺佛出名后,开始在报纸上写专栏,去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当客座教授,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码头工工作。

198322月,里根总统为贺佛颁发了自由奖章。贺佛一生没有结婚。于1983521日去世。身后留下了十部箸作和几百本笔记。


http://caiwenlingzi.spaces.live.com/

blog/cns!BDB743C2BFC789CC!2012.entry

No comments: